禅五行属什么?

查铭查铭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禅宗以“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为特色而区别于其他佛教宗派;所以,在这一点上,我们首先就要对禅的内涵和外延有一个基本的认识,这是讨论其五行属性的基础。 (1)从内涵来看 关于“禅”的含义,历来有不同的说法。据慧能说,达摩祖师初来中国的时候并没有把“禅”传授给中国人;后来他看到人们不能理解他的意思了,才勉强用“禅”来表达其中的要旨.于是就把“禅”和“定”结合起来,作为佛教的修习方法--这就是通常所说的“禅定”.但是到了五祖弘忍时候,“禅”已经变成了一个专门用来表达禅法的概念了——也就是说,那个时候的禅已经被看作是一种不同于其他修行方法的独立法门了: 师曰:“法即甚善!何名禅定?” 曰:“谓坐修禅观,入定力境。” 师曰:“此是定因,还名为法?” 曰:“如何是正法眼藏?” 师曰:“非坐亦非禅,不道乃为闲……法即甚善,禅有何德能?汝若欲得解脱,须达诸法本性空寂,不假功用,自然得之......心无所住,法相不生...... 曰:“如何是祖师西来意?” 师便打。 曰:“既不是意,为什么却打我?” 师曰:“我问你,汝又答话作甚么? 曰:“某甲不会。” “会即不作如是语,汝还信否?” 曰:“和尚既不许人问,佛性又是甚么物?” 师曰:“我这里无佛无性。 ” 曰:“既无佛无性,和尚教某甲学甚么?” 师曰:“学人且归堂吃饭来,更有问处即时道。”——《五灯会元》卷第一 从这里可以看出,在慧能的时代,禅就已经被看作是一个具有特殊含义的概念了(也可以说,这个时候就是禅宗正式成立的时间).而且,根据上面这段对话的意思,我们可以知道“禅”在当时的主要特征有两点:一是强调“不立文字”、直取本心;二是主张将“佛法”融入日常生活之中.

(2)从外延来看 按照现在流行的说法,禅宗所讲的“禅”包括了“公案”和“参话头”两个部分的内容.所谓公案,顾名思义就是指古代的公案案列故事.这些故事的起源大概可以追溯到印度时代;而在当时的汉语中,这个名词主要指的就是一些有关僧人的奇事轶闻或奇闻异事的记录: 至于“参话头”,则是中国化以后的一种新的修行方式.它主要是通过反复地思惟一个问题进而达到明心见性的目的.因为这种修行方式是通过语言上的问题来引导参禅者思考,因此被称为“话头”.不过由于这种修炼需要长期进行并且需要大量的练习,所以后来就被简化成一种特殊的静坐形式,称为“参话头”: 除了以上两部分内容以外,还有一些其他的修行方式和方法也被包含到禅宗的范围之内.比如,还有一部分禅师喜欢采用一种叫做“机锋”的方式来传达佛法的奥义或者印证弟子的悟性.这种方式类似于相声里的包袱儿,常常是出人意料但又合情合理.当然,这种做法虽然妙趣横生,但也需要长期的训练才能掌握: 我们认为禅宗中的“禅”应该具备以下这些属性:

二、从功能上看 既然我们已经给禅下了定义,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它在五行体系当中扮演的角色及其功能和特性吧。。。

一)、五行属性 根据前面的论述可知,禅宗是以“不立文字”“明心见性”为宗旨的.而根据我们对禅的定义以及前面讲到的它的特点和内容,我认为可以把禅划分为两种基本的形式:一种是作为“方法”形式的禅,另一种是作为“理念”形式的禅;这两种形式分别对应着金木水火土五种不同的五行属性: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这五种元素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比如在《五灯会元》里就有这样的记载,一个弟子向师父请教关于禅的问题时,师傅就让他去敲钟,结果那个弟子敲了一会儿之后就放弃了: 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 ” 师曰 :“等余钟响定汝心。” 曰:“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在? ” 师曰 :“钟声撞破汝嘴面! ” ——《五灯会元》卷第二 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看到,它们之间也是可以相互制约的.比如说当弟子想要放弃的时候就遭到了师父的斥责(这也是五行相克的表现之一): 曰:“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志?” 师曰:“你只道无,道个看。” 曰:“钟响岂是无?” 师曰:“你更道有!”——《五灯会元》卷第二 关于这个问题,历代禅师都有许多精彩的见解和描述:

优质答主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里有句话“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这里的色指的是五阴里的色蕴,即我们眼睛所看见的色相、物质世界的一切现象等。 佛教把世间万物分为三类五蕴,也就是色受想行识。这里“色即是空”中的“色”是狭义的色——就是色蕴的意思。所以题主说的五行,我认为应该就是指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在自然界中呈现出的颜色。也就是说水代表白色,火代表红色……以此类推。 所以,题主的问题其实是有答案的了。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