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字五行属性如何确立?

郦金钟郦金钟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子”,是“幼子”,也就是小孩子。《礼记·曲礼上》载 “从于先生,不逾阶……” 意思是说,小孩不应该越过台阶,而应该跟在先生的后面。可见,在古代,“子”是指年轻的男人或女孩子。 甲骨文和金文中都有“子”字。

小篆将上面的短竖移到了下面,变成了“宀”(mián),意为“屋”;下面的“辛”变成“女”,意思是这个字表示女子居住的屋子。

《说文解字·室部》:“子,子宫也。从宀,持中(仲)。”“持中”就是“持中间”,也就是说,“子”是房屋的正厅。 所以,古代的“子”字,与今天的“子”不是同一个字了。用今天的话来说,“子”指的是儿子、女儿、孙子等。

那么古代的“嗣”是什么? 《诗·大雅·大明》载,周王称先王为“古公父”,先王的母亲为“古母”或“妣祖”。可见,古代的父亲和母亲,称呼自己的父母为“父”和“母”。

但若是称别人的父母,就要把“父”和“母”放到最后。如诗经中有这样一句:“维德之行,言既遂矣。”这里的“行”指的就是母亲。 古人把妻子称自己的丈夫为“夫子”,称别人的丈夫为“丈人”。

称妻子的父亲为“岳父”,母亲的父亲为“外祖父”。 当“子”专指子女时,其偏旁由“宀”改为“田”。“田”的意思是播种。当儿女成年并结婚有自己孩子的时候,父母也就完成了“播种”的任务,所以“田”其实就是“完”的意思。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