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字的含义五行属什么?

廖增伟廖增伟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諾”这个字,在甲骨文中与「言」、「如」同字,其形为口里含着一物,意为将口中含之物吐出,表示说出、告诉之意。 由上古时期流传下来的《尚书》中,就有大量的使用此字的记载,并且大多以复数形式出现—— 夏书曰:「嗟爾四方民,予庶殆汝!予若甘而不怠高,则天不能福乎民;钦而群之,惟汝众;予乃尔眾,惟朕一人尔。」 商书曰:「嗟多言,罔作威福。」「王曰:「呜呼!小子封,天下有不是之民,若朕何?朕夙夜毖祀,勤求前祐,欲何助哉?今唯先觉民,有为君难之备,厥思栗,厥心惧,俾群吏念兹朕戒,惟予小子弗克制义刑、誓德,有厥罪无忧矣!」 周书曰:「王曰:「嗚呼!邦伯、师长、百执事之人,尚念哉!明俾教臣,吉士子男子,祗敬毖祀,永慕公侯,天申之,保乂百姓。」 由此可见当时的「諾」是一个十分常见的字。 在现代汉语词典里也有这样的解释——“答应的声音,表示同意、肯定或相信等”。 这个声音就是「嗯」的一声。

然而有趣的是,在上古时期,「諾」的读音并不是我们如今所听到的nuo,而是no——(商)諾、(周)諾,也就是如今的「呢」音。 也就是说,当周朝的人用「諾」来承诺某事的时候,他其实是在说「你呢」(注意是第三人称),而非我们现在的「我诺」(第一人称)——「你怎么样啊,你要这样做哦~」。 而到了秦代,这种发音上的变化才逐渐稳定下来形成了我们的「nuo」之音。 所以从发音上来讲,「諾」应该更倾向于第二声,而不是第四声。 至于五行属性嘛……我觉得应该是水。 毕竟它从最初的口里含着物,到之后的吐舌形象,再到最终演变为一个「允」的造型,不都是在表达着一种顺从、顺承的状态么? 而且你看呀,「諾」和「沃」这两个字形也是相近的,「諾」在中间加了一横便成了「沃」也,这不就暗合了五行中的土元素么~ 以上纯属个人理解~欢迎指正~

家婧鑫家婧鑫优质答主

《康熙字典》有“ 字从禾,从若”之说。而《说文》则有“字从艹、从若”的记载。但现代学者大多认为此二字为形声字,或认为“草”“若”为意符的字形讹误所致。个人倾向于认为是“艸”和“若”二者的字形衍化导致的异构字。即“若”是“草”字头演变而来,二者可以互相通假(古文字中很多字都是这么回事)。

“諾”字在《说文》中的写法与现在完全不同,其字形演化如下 “諾”字在《康熙字典》中的写法与现在有所不同,其字形演变为这样 在上述字形变化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这个字先由“草(艹)”变成了“若(艹)”,再变成“诺”。这种巧合似乎暗示着“诺”字可能是来自于“若”字,而不是“艹”字。不过这只是一个推测罢了……而且事实上也是无法证实的。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