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为什么去南海?
中美关系进入新时期,彼此对对方的战略意图和政策认识和接触逐步加深,相互猜忌和不信任与日俱增。美国国内一些政治势力竭力渲染“中国威胁论”,认为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其军事实力和经济实力正在对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安全与经济利益不断形成挑战,甚至有被中国取代的可能。为此,美国政府近年来开始在外交、军事、经济、科技等众多领域全面实行对华遏制和包围的战略部署,其中在军事方面的南海军事存在是整个战略部署的主要措施之一。
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美国借“人权”和台湾问题之机,在政治上接连“出拳”,导致中美关系大起大落,军事关系严重倒退,使得中美军事关系出现了互不信任的危险局面。1999年5月8日凌晨,美国B-2隐形轰炸机轰炸了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部队出动F-117A隐形战斗轰炸机先后多次轰炸南联盟防空系统雷达阵地,结果使中国和南联盟的防空雷达和防空武器几乎成了“瞎子”和“聋子”,根本无法进行有效抗击。一时间,五角大楼一片喝彩,到处弥漫着“隐形武器时代来临”、“信息战登上历史舞台”、“第三次军事革命到来了”之类“神话”,“技术壁垒”和“威慑之剑”也变得更为坚固锋利。西方的“军事学术新潮流”随之开始大规模涌入中国,军界、学界和民间开始重新思考中国的“和平与发展”问题,重新分析中国的外部安全环境,重新审视美国对中国的威胁及其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