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神讲的什么故事?
河伯:在夏季水大之时,黄河水面宽阔,所以,河伯便欣然自喜,认为天下盛美的东西全在自己这里了。他顺着水流向东走,到了北海,在这里他才看见那汪洋浩渺的海水,连尽头都看不见。这时他才知道自己的浅陋可笑。因此,他认为,像自己这样还没有真正见到大道,却已经自以为不错了。河伯所说的海神也指的是一种水神。
河伯见北海若所感叹的,乃是“大方”者。大方,大体有二,一是指广大无边,如道家所说的大道。一是指“大方无隅”、“大巧若拙”、“大辩若讷”的混沌和质朴。这两个含义是相通的,在后世儒家和禅宗的语言中,它们又被分别称为“无极”和“太极”。
北海若则对之进行了一个十分详细的阐发,在这个阐发中,他使用了两个“何德”、两个“何莫”,最后还提出了“无贵、贱、畏、欣”的命题,对之进行了一个逻辑严密的阐释。第一个“何德”是从比较中产生的,也就是“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已”,即河伯初见海之前的所为;第二个“何德”是指“知天地之为稊米也,毫末之在于太山也”,也即河伯此时所发。两个“何德”皆是因为比较。
第一个“何莫”是从“自多”的角度发出的反诘,意思是说,从更大的比较而言,天下的水都可为海,因此,不要因为占有局部的优势沾沾自喜,得意忘形;第二个“何莫”是从“无以”的角度发出的反诘,意思是说,天下皆有此水,所以,不要自以为是,也不要妄自菲薄。两个“何莫”皆是针对“德”的,其结果要归于“无贵、贱、畏、欣”。“无贵、贱、畏、欣”即无分别心,也就是所谓的“大方”之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