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在五行中属什么?
相,金。 相,指相互。《说文》:“相,助也。” 金者,少阴之用事,从革不从刑者。“相”字从“目”,而目为肝之窍;从“手”,而手为脾之所主。可见相主要指眼神及手脚的动向。 故在《灵枢·百病始生》中有言:“是故耳目聪明,四肢强健,其血易泻,其气极易复。”
又如在《素问·五脏生成篇》中说:“故曰: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矣。” 这里所说的“智者之养生”,其实就是指人的精神状态要像太阳一样明朗、火山一样热烈。
相反,如果人的精神萎靡,犹如阴云蔽日、泉水结冰。长此以往,病安能远! 所以,古人在养生实践中总结出这样一句名言:“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五行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种系统观,根据万变万物的运动形式以及宇宙的变化、运行的规律,概括总结出了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物质的运动,这五种物质相生相克,在不断的相生相克运动之中维持着宇宙的平衡发展。相在五行中属西方,从春夏到秋冬的推移过程中,万物在西方结实,结实代表事物质的完成,代表一种“相”。所以相在五行中属金。
中国自古就是农业文明,农业看天时,对于自然现象非常重视。古人把方位、色彩、五脏、季节、时间等等要素以五行理论进行了归纳。在“金、木、水、火、土”五个物象中,以“土”为中心位置,依次顺次为“木、火、金、水”,是为“生”序,而“金、木、水、火”分别居“土”的四方,又以“土”为中心,“木、金、火、水”四方之物按照“生”的顺序两两相对,为相生之象。按照方位来看,北方之水生南方之火,火生于南而旺于夏,夏属土,所以火生土;土生于夏而旺于中央四季之交,木生于春而旺于夏,夏属火,所以土生金,金生于夏而旺于秋,春属木,所以金生水,水在北方。
万物以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命名,东方为木、南方为火、西方为金、北方为水、中央则属土。这五行又以相生、相克的循环形式运行不息、生息不息,与道家的阴阳学说一脉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