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字五行属性是什么?
“斗”的繁体字是“鬥”,部首為“扌”(手)。 在《康熙字典》中,“斗”字的五音屬“去聲”,“星名”;而其繁體字“鬥”則被标注為「去聲」。 《詩經·大雅·大明》中有 “维申維甫,振鐸於野” 的記載,其中的 “鐸” 字古書多作 “鬬” 或 “鬭”。
《說文解字·手部》中對 “鬥” 字做了如下解釋: “鬥,鬥器也。象形,凡鬥之屬皆从鬥。” 段玉裁注云: “今人凡物俱稱鬥,如船曰鬥、車曰鬥、牆曰鬥....皆謂器物之多也。” 由此可見,由於 “鬥” 多指「器物」,而且字形與之相似,所以容易讓人誤認“鬥”為“米”或“竹”的部首之一。
而“米”或“竹”在古文字中都是象形的,但是到了小篆時期,兩者發生分化。這就是現代漢語中“鬥”和“豆”、“筍”等字形為什麼不同的原因所在。 需要提到的一點是,古代以樂器命名的東西通常都寫作“鬥”或“鬨”。比如《春秋·桓公六年》就有 “齊侯與衛侯驂乘,師不肅列,笛不舉曲……故擊之,乃還” 的記載,其中 “齊侯與衛侯驂乗”中的 “笛” 字就作 “鬥” 不作 “竹” 。又如《晉書·樂志》中有 “金鐃一,錦鐃二,白鐃三,画鐃四” 記錄的乐器中也有 “銅斗” 一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