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涵属什么关系?
五行的相生相克不是简单的相加和相减。而是互相生长、互相制约的关系。 比如,木生火,这个“生”字,是有前提条件的,就是“草木”(植物)才能生“火焰”;而“水生木”这个“生”也是建立在阴阳互根的基础上的,水中有阳,木中也有阳,二者相依而生。 而金克木,也是有前提的,那就是“枯木”才有可能被金属所“克”。所以,五行之“生”与“克”是相对有条件的,而不是绝对的。这种相对性的因果关系在哲学上被称为“模态因果关系”。
中医理论中的“子病治母”“母病治子”也是基于五行之间的相生相克进行的。 如果一个人脾虚胃弱,运化能力较差,那么首先直接补脾土就会事半功倍,这是“培土生金”;如果此人肺虚咳嗽,痰液清稀量多,由于“金克木”,可先补肺气以生水,使金旺克木,同时兼固脾土,这就是“金水相生”并“克木存土”。 反之,如果此人肝火旺盛,易怒头胀,可以滋水涵木,使木得滋润而缓和肝火;如果此人肾虚精亏,腰酸乏力,可以先补肾气而育阴津,因为“滋水涵木”有助于阴津的生化,对肾中之阳气亦有涵养作用。 中医在治病的时候,往往是抓住疾病的主要症状或者主要病因,从根源上进行治疗。而这种从根源上治疗的方法,正是建立在 “虚则补之,实则泻之” 的哲学基础之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