舋字属于五行属什么?
「舋」的五行属性为「土」,因为汉字五行属性的判定依据的是部首五行,而「舋」的部首為「口」,「口」的五行属土,所以整个字是属土的。 这里说的「五行」不是指金木水火土五行的意思,而是指五行的阴阳五行——金、木、水、火、土,每一行有阳有阴,共十个。
我们常用「相生相克」「旺相休囚废」描述五行之间的规律和关系,这个在判断汉字的五行属性时也非常重要。 「相生」就是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的循环过程;「相克」则是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的顺序。
那么根据「相生」的原理,我们可以知道金的五行属性不会缺;而根据「相克」,土的五行属性被克制,也不会多。 所以一般认为汉字五行属性的判定依据是「相生」,实际上更准确的说法是根据「五行相生」推演出来“最符合自然规律的”五行属性。 而「休囚」是说五行中某一属性处于「休息状态」,它不能「生」(「休」通「休」)也不能「克」其他属性,所以在判断字形的五行属性时,可以根据「休囚」的原则判断字形所表达的意象最终确定的五行属性。
比如「口」,它是「休」的意思,因此与「口」相关的字大多五行属性为土。同理,「田」也是「休」的意思,所以在古代文字中与「田」相关的字大都是土属性的文字。
在甲骨文中,“舋”字写法不一,或从人、巾、血会意,表示以赤色帛,涂之于人之身体;或从人、巾,从两点会意,是涂的意思。会意字。本义为“点脂于面,或施赤于身”
舋,古时一种装饰。一说,舋与点同,点脂于面也。见《说文解字》。
古时,人们认为五色与五行、五方、五脏相配,其中“赤色”配“南方”,而古时候人们通常用的红色是胭脂而不是朱砂,胭脂的原料是花红,产地主要出自长安、太原等地,因此赤色是配南的。
古代以五色配合五行,谓赤色为南方之正色。一说,为南方人对于青色而言的正色(参看“北方之色”)。因此用“赤色”配“舋”来解释为“赤色装饰”。
【古文字解字】“血”的字旁与“血”不同。“舋”是会意字,从巾、血会意。有二说:一说“舋,点脂于面也。从巾,血其声。一曰古以赤为南方正色,或施赤于身,舋之为言塼(tán)也。”表示以赤色帛,涂之于人之身体。《周礼∙染人》:“染人(官名),掌染丝,以沈胶春染毳(cuì)用,青染丝用红(朱红色也),染帛用丹,染羽用蜃(shèn蛤蚌的壳),染白矢(箭的尾羽)用蓝……”《论衡∙奇怪》:“南方饰赤”,都是“舋”字的注脚。《广韵∙江韵》:“舋,点脂于面也。”;另一说,即从人、巾,从“两点”会意,表示装饰。涂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