町五行属什么意思?
在《汉字原典》中,“町”字属于“示部”。 “示部”中的大多数字,从字形上看都与祭祀、神祇有关。比如: 礻(示)shì,本义即指祭祀,引申指神灵、天命等。 祆(獻)xiàn,本义就是祭祀。 社shè,表示祭祀的土地神或部落祖先。 祖zǔ,最早的意思是祭祀的宗庙。
而“町”字属于“示部”中很特别的一类——它既不像“礻”那样直接与祭祀有关,也不像“献、祆”这样表意较模糊。它的字源比较明显,就是一个“示”字旁加一个“丁”。金文字形如下: 金文的这个字形由两个部分组成——“示”和“丁”——它们之间用一短横相联系。小篆字形变成了这样: 从金文到小篆这一字形的变化还算是比较合理的。但到了隶书以后就有些变味儿了。隶书的“町”字如下图: 这个字形完全脱离了原来的字形结构,“丁”和“示”都被拉长变形,而且“丁”放在了一边。到了楷书阶段,这个字形就被固定下来了。
不过,尽管“丁”被放在了右边,但它仍然是一个部件,所以“音调第一声”才正确。如果按“土”来定调,那就是错的了。 关于“町”字的来源,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示部》中说:“町,田甲也。”“田甲”即是耕作的田地。他同时还引用了段玉裁的话作为补充说明:“今人谓细碎之田曰‘町’,言其地窄如之。” 段玉裁是清代有名的字典编纂家,他的话很有权威性。
那么,“田甲”的“甲”为什么字做“丁”呢?这恐怕是因为古代耕地是垂直着土块挖土,形成一道道纵向的沟渠,这些沟渠的形状就像“十”字,所以“田甲”的“甲”其实就是“十”的意思。而这个“十”又正好与后面的字结合成了新的字符。 这种“田甲”的字形结构一直延续至今。如果你走在乡间田野,看到一块块排列整齐的稻田,你肯定会联想起“田甲”的字形。
胥曦优质答主 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的五行属性
金指性质坚固、有金属之特性,如具有发散、肃杀、清洁、收敛等。如“秋气劲肃,金之性也”。金包括西、秋、白等。木指具有疏通、条畅、升发、生长等作用和特性。木包括春、东、青、肝、胆、筋、目等。水指具有寒凉、滋润、下行、赋性、闭藏等作用和特性。水包括冬、北、肾、膀胱、骨、耳等。火指具有温热、升腾等作用和特性。火包括夏、南、心、小肠、神、舌等。土具有生化、承载、受纳等作用和特性。土包括中、脾、胃、口等。
五行的特性虽有差异,但互相间又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相生(助长、促进)关系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和火、火和土、土和金、金和水及水和木的相生关系中,前者为母,后者为子,故称母子关系。相克(抑制、制约)关系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相生相克的循环往复,使五行成为运动不息的体系,而这个体系与人体各脏器官亦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即人的脏腑功能和生理活动也具有相生相克的运动规律。如肝属木,脾属土,依五行学说木克土,故肝行其疏泄功能克制脾湿的太过,使脾胃消化功能正常;脾土充盛,不会因肝木克伐太过而伤损其正气。当五行的相生相克遭到破坏,运动失去平衡规律时,就会引起“相侮”和“反侮”。“相侮”指克者被侮,如土虚不能制水为水侮土。“反侮”又称反克,如土盛反克木为反侮木。
运用五行理论,以五行的相生规律来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肾精(水)能养肝血、肝阴(木),为水生木;肝之余气(木)化生胆汁,泌泄于小肠(火),助食物的消化吸收,为木生火;小肠(火)分清泌浊后其精微物质化为血液(土),为火生土;脾(土)运化而来的水谷精微(土)化为肺的宗气,为土生金;肺(金)清肃而下降的精微布散全身(水),为金生水。以五行的相生规律阐释病理变化:肾阴不足,不能养肝,致肝阴不足为水不涵木;肝火偏旺,横逆犯脾,致脾的功能失调为木旺乘土;脾功能失调,不能运化水湿,导致痰湿壅塞,清阳不升,肺气失于肃降为土虚水侮;肺病及肾,导致肾不纳气为金不生水。
以五行的相克规律来阐释人体的生理功能:肝(木)能疏泄调畅全身气机(土),防止湿困脾胃功能失调,为木克土;脾胃(土)健运,气血充足,肺(金)失于宣发肃降,滋养肾精(水),为土克水;肾水(水)充足,滋养、涵敛心火(火),防止心火过旺耗伤阴液,为水克火;心火(火)旺盛,温煦肾阳(金),使天一之水化为有用之液,为火克金;肺(金)肃降之源,能抑制肝阳上亢,为金克木。以五行相克规律阐释病理变化:木旺乘土、肝气犯脾;土虚木侮,脾气虚弱,肝阴不足;木不疏土,肝气郁结,脾失疏泄;水不涵木,肾阴不足,肝阳上亢;金不生水,肺病及肾,肾失摄纳;火不济水,心肾不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