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五行是属于什么?

松子琳松子琳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简单说,“亚五行”就是五行的中间气。 阴阳学说在中国古代哲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它起源于原始宗教的人类对自然现象的不解和崇拜,《黄帝内经》作为中医理论的经典著作,继承了这方面的思想。 在古人对自然现象的观察中,日出、日落有阴阳之分,昼夜交替便有了“阴阳”的概念;月盈亏有阴阳之分,于是产生了“月中阴阳”的概念(望、晦);天地之位也有阴阳之分,“前为阳,后为阴”由此而来……在诸多的阴阳分类中,以日月为例的“阴阳之中又有阴阳”一直被人们所重视,并被引入医学领域来解释人体的生理功能或病理变化——“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阳气盛,日西阳气消,日入人气卧。故阳气者,一昼之间,其居辰夕者半。阴气者,一昼之间,其居子午者半。”(《灵枢·营卫生会》)

这里将白天的活动划分为“阳”,夜晚的活动划分为“阴”,各有半个时辰,即所谓“阳极似暑,阴极似寒”——这其实就是现代科学所谓生物钟的概念。但古人在观察了这种昼夜节律之后,又进一步发现了其中的规律——在“阳极似暑”的时段里,又有“午前”与“午后”的不同,午前阳气盛,午后阴气盛。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亚五行”概念的来源之一! 那么从“亚五行”再到“五脏五行”是怎样的过程呢?一般认为,这是中医学运用取类比象的方法,即通过“四象”来比喻说明“五脏”的存在。

在《黄帝内经》中,肝心脾肺肾被赋予了人的性格特征——肝病者,易怒,称为“刚燥”;心病者,喜思笑,称为“躁热”;脾病者,烦闷,称为“湿躁”;肺病者,悲忧,称为“燥金”;肾病者,畏寒,称为“沉寒”。

另外,《黄帝内经》中还将人划分为“九型之人”,并对应地指出了各型的饮食宜忌。如果说这些特征只是带有形象描述的性质,还不够具体的话,那么,《黄帝内经》中还介绍了“五态之人”——这些人分别具有不同形体上的特点,且与现代心理学所谓的“人格类型”颇为相符。

其中,平和质的人属于“阴阳平衡”的类型;气虚质的则是“阴阳两虚”的体质;阳虚质的则为“阳虚阴盛”,阴虚质的则是“阴虚阳亢”。而在五态之人中,具有典型性的是“阴虚质”和“阳虚质”。前者表现为“形瘦胆怯,气少懒言,动则汗出”“食少多尿”“大便干结”等虚性症状;后者则“腹肥怕热,身重困顿”等,表现出实体的特征。

以上都是中医学理论中有代表性的论述。很明显,在这里阴阳学说已经被应用于人体自身,成为了一种抽象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身体模式。

蓝道行蓝道行优质答主

在《山海经》里,“水”是排在第一位的。 其次,从阴阳、五行的划分上来说,水生木生火生土土生金生水,而水生木又代表了生命力和生发之意。所以水是第一个。 “山”则对应了西方和北方,因为它们是阳气的终结之地。 所以第二的“川”是指中间的水流,也就是现在常说的“河道”或者“河槽”(这里把海水和湖泊都算在内); 第三就是山上的石头,第四则是山间的道路。 至于第五呢……当然是山与云之间的距离,即天空本身。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