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五行五属什么颜色?
五行是中医理论的渊源,也是易经理论的根源,它广泛用于指导中医用药、针灸、按摩、饮食甚至人生哲学等各个领域 五行是指金木水火土这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而五行相生相克则是这五种物质运动的规律。古人通过长期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发现,自然界一切事物都可以归结为这五种基本物质,它们相互滋生、相互制约,从而形成各种不同的运动变化方式。 而五色则对应着五行中的木火土金水,也就是青红黄白黑,在中医里,这些颜色被分别赋予了五行的属性并且作为药物使用的记载出现在了《黄帝内经》当中,如《黄帝内经·素问》:“肝色青,宜食酸;心色赤,宜食苦;脾色黄,宜食甘;肺色白,宜食辛;肾色黑,宜食咸”。
而在周易中五行与阴阳一样是被赋予特殊含义的符号系统,它们既代表着特定的事物又意味着特定的运动方式,这种运动方式可以被理解为一种周而复始循环往复的过程。我们可以说五行具有时间上的意义,它们是古人描绘时空的抽象符号,而这种时间和空间的观念深刻的影响了中医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比如经络,它是人体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的客观存在,它是一种时空结构,《灵枢·海论》曰:“夫十二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又曰:“经脉者,人之生死系也。”由此可见经络在养生疗病中的作用。
那么如何调节我们的经络呢?《素问·金匮真言论》指出:“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这里所说的“法于阴阳”就是要我们遵循阴阳的变化规律。
而五色则是对应着阴阳五行的,因此调节五行实际上就是调节阴阳的一种方法,我们依据颜色的不同分配好阴阳也就能够很好的把握五行的规律进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