痳五行属什么?
“痳”字,在《康熙字典》中有如下解释: 【丑集中】【疒部】 痳 ·康熙筆画:16 ·部外筆画:13 五種顏色标注繁體部首:疒 ·五筆字形:UYGH ·倉颉:AYK •笔顺:丶一丨フ一一一ノノノ丶 注解:痳lín〔癱瘓〕見「癱」。 痳má[痳痺〕因受風寒而引起的肢体麻痹;亦稱「麻痺」、「麻痹」。 痳shī〔痳瘋病〕同「麻疯病」。
由上可知,「痳」字在古文字中表意爲「患風濕之瘡」——其偏旁「疒」和現代漢語的「病」字一样,作為形旁表意,「風」則是聲旁。「痳」字本義應爲風溼所致的病症名稱。 至於這個「痳」字所表示的病到底是什麼,可以從相關的文字材料中得到一些信息。如,晉書·趙王倫載記有言:「倫性貪鄙,初為將軍,軍還,輕賤士卒,每從征行,命將軍左右純衣糲食,軍戎之中,猥雜士人。及平蜀,得錢億萬,盡納於國用,無纖介之餘。」又晉書·宣帝紀載:黃初二年五月丙午,「天子進爵為王……於是帝手書詔曰:『朕不圖善始,但苦終窮』云云。太子太傅韋弘,以帝手詔令王朗撰《孝經傳》,講諸太子。又使郎中讀《三禮》、《春秋》,誦歷代帝王遺訓。」
可以看出,兩段文字中的「糲食」和「手詔」都是風溼病的候羣症状之一。而「糲」字通「粝」,指糙米,與精米相比,含維生素和高蛋白質的含量都更高,更適合风溼病人食用。「手诏」的「手」指君主親筆寫的命令或文告,也正與風溼症會在手掌上出現斑疹相符。由此可基本確定,「痳」字的本意就是形容風溼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