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属什么多好?
五行学说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博大精深,蕴涵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对生命、健康、养生、医疗等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五行是指五种物质属性,即木、火、土、金、水。并以此为基础,将自然界中的各种事物和现象划分为五类。 除了上述五种基本属性外,后来人们又逐步发展了五个阶段的属性,即“木火土金水”;五个方位的属性,即“东南中西北”;五个季节的属性,即“春夏秋冬夏”等等。
随着历史的发展,五行学说的内容越来越丰富,其作用也越来越被认可。 中医理论体系中,很多内容都和五行有着紧密的联系。中医认为人的体质有阴阳之分,而阴阳之中又分为阳旺、阴旺和阴阳平和三种。其中,阳旺多阴虚,表现为热、燥、烦、上火等症状;阴旺多阳虚,表现为寒、湿、凝、痰等;阴阳平和则各种症状都比较温和。 用五行加以解释就是:木性阳气上升,容易生火,如果体质属阳,木火就容易旺盛。如果体质偏阴,木火就容易虚弱。在调养的过程中就要注意防止木火过盛或过虚。
比如,有些人一吃辣椒就上火,脸上长痘痘,就可以认为是体内木火过于旺盛,应少吃容易助阳的食物,多吃寒凉食物予以制约。而很多人吃完火锅就上火了,实际上也是这个道理。 另外,根据五行的相生相克规律,还可以指导我们平衡体内的阴阳。如阴虚者,宜补阴,同时忌食燥热之物以养阴;阳虚者,宜补阳,同时忌食生冷之品以助阳。
当然,利用五行学说指导生活并非难事。只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多留意,多观察,即可做到。因为万事万物都有其共性,我们可以抓住其中的一点,类推至它。例如,我们观察到一种事物的特性,就可以推知同类事物的特性。这样,我们就可以达到“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的目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