犎五行属什么?
“犎”是一个生造字,其意义已被现代汉字所代替。 “犎”最早见于明代冯梦龙编撰的《古今小说》(又名《喻世明言》)第二卷《裴航遇仙记》: 裴航是一个书生,为了追求一个叫云英的女子,不远万里来到了襄州(今湖北襄阳市)。可是,云英之父却嫌裴航家贫,不肯把女儿嫁给他。 裴航一怒之下,写下一首词,辞别了云英: “红拂夜奔”的意思是,像红拂这样的女子夜晚私奔,一定要找一位像樊素这样容颜俊俏的红拂;而像裴航这样的男子白天赶路的时候一定会迷路,最后只能靠红拂来寻找他。
全词用了一连串的比喻,描述了一个求爱不得、自我嘲弄的场景。其中“身骑紫燕穿华厩”中的“紫燕”即指“犎”,这是现在汉语中“飞马”的意思,也暗合了裴航“夜间骑马”的故事情节。 到了宋代,朱彧撰写的《萍洲可谈》中出现了“犎牛”二字: 宋朝设置市舶务,专门管理海外贸易,并在广州等地征收入口货物税。据记载,进口的大食国(阿拉伯国家)白布价值一个铜钱,这种白布后来被称为“大食白”。又因为大食国的船只都是帆樯高挂,所以这种布料又被称做“帆樯布”。还有叫“遮阑布” 和“回回蓝” 的,也都是来自国外的纺织品。
其中“遮阑布”是指从海路和波斯(伊朗)来的商品,因为波斯语里“撒岚”发音近似“遮栏”,所以这种布又被称为“撒岚布”或“歇喇卜”。
明代田汝成撰写的《熙朝乐事》中记载了一种叫做“撒岚回子帐”的民间表演: “回子”是明朝人对回鹘族人的称呼,他们多从事商业和手工业行业,聚居在都市里。每年元宵节,这些回子都会集中在一起,搭起帐篷进行买卖,并且表演歌舞。
这种场面非常热闹,以至于“观者如潮”。可见,“犎”已经变成了“布”的代名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