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五行属什么的?
“忠”字的金文,从“中”(表示心中)和“心”。 “忠”的本意就是心中忠诚于人、忠实于事的态度和行为,后来才引申为忠贞、忠心、忠诚等义。 《说文解字》解释道: “忠,敬也,尽心曰忠。”
段玉裁注解说: “此与《左传》‘忠之藏也’之忠同。谓尽心竭力以事君亲也。” 所以古人认为,忠就是要诚心诚意地为君主、为国家竭尽全力地奉献自己的一切。
《论语·先进》记载了孔子对曾参、子由以及冉有等人的评价时说道: “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 孔子在这里告诉弟子们,他走到哪里都能学习,而且他的学生都是名师,所以他没有固定的师父。
其实这恰恰反映了孔子的治学态度和他对于人才的看法——人是可以教育的,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良师。所以他并不局限于某个老师,而是能够根据每个人的优势来因材施教,这也正是他的过人之处吧。 那么是不是只有像孔子这样的人才配称为“师”呢? 不是的。 只要是能为人作出好榜样的人就可以被称为“师长”或者“师傅”啦~
比如说我们熟悉的关羽,他在曹操手下时,曾经受到了一些优待,但是曹操问他有何心愿时,他说希望能够得到曹操的三件宝物——“头颈不受割断”,这个愿望听起来有点奇怪,不过仔细一想也不难理解。
首先,“三刀”象征的是关羽的武艺高强,其次,“三刀”也是代表一刀比一刀狠的意思;最后,用“三刀”来表示斩首,也就是杀头的意思,这就表明了关羽要忠心于刘备、蜀汉的决心。 再比如说岳飞,他曾写过一首著名的词作名为《满江红》,其中有两句是: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在当时,宋金对峙的局面下,这句话就很好地体现了岳飞的“忠”和“武”。
还有很多人也把自己的这种精神和品质称之为“忠”——比如屈原被流放到汨罗江后写下了绝命诗《怀沙》,其中的两句是: “忠信以为璧兮,仁义以为琚” 这句诗中虽然并没有提到楚王,但是却写出了他对国家的忠诚;同时他也把自己比作是宝玉一样的明珠,在危难之时也不会轻易舍弃自己身上的宝珠。 而李白在《古风五十九首》中的《古风其二十》中也写道: “忠孝既立身,所得无相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