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的行怎么读?
五行是古人对于世界万物的一种划分,根据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或现象的属性而归纳出来的抽象概念。 所谓“行”,在古汉语中一般有两种含义。一是动词,意为行走,如行云流水;二是名词,表示事物,相当于“类”“项”等的意思。《礼记·檀弓》中有言:“予之晨行,胡为于此时来哉?"此处“行”即为动词,应理解成走;《荀子·劝学》有言:“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此处的“行”则为名词,是指走路。
因此,五行中的第一种解释——金木水火土五个事物的归类,这里的行应该理解为名词,即事物,所以读音应为xíng;第二种解释则较为简单明了,指的是五种元素的运动变化过程,故此处应读háng,做副词解,类似于“地”的含义,表示动作发生场所。
从以上分析看来,五行的行确实有两个读音,但是其含义却是有明显区分的。那么,既然两个含义如此不同,又为什么用同一个字来表示呢?其实,这正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他们认为世界上万事万物的运动变化都是统一而又矛盾着的,因此在语言上也采用一音两义的方式将这种对立统一的观点反映出来,从而更好地指导人们的行动和思考。例如《老子》云:“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在这里,反与弱同为动词,都表示相反相成的意思,正是这种对立统一的辩证法思想的体现。
最后补充一点小知识哦~在古代还有一种说法认为“行”通“形”。“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其中的“行”便是指事物发展变化的轨迹,故读xíng;此外还有“天地合而后万物兴焉"(《吕氏春秋·贵公》)中的行,也是这个意义,也读xí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