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亥日五行属什么?
乙亥日是干支纪年、甲子的下一干支纪年的第一天,与乙丑同日而异时(相差一天)。 例如,1972年是壬子年,其后的第二年即为癸丑年,即甲子后为乙丑;再后一年便是丙寅等。依此推演,六十甲子周而复始,无始无终。 天干地支的发明目前尚无定论。 但可以确定的是,天干地支在中国古文献中的记载最早出现在春秋中期。据《管子》书中记载:“太公曰:凡分、至、开、闭,各从其象,故曰天地设位也” 意思是:冬至一阳初生,为子月;夏至一阴初生,为午月;春分和秋分是阴阳平衡不生的状态,所以没有特定的月份,而每昼夜有早晚两个时段,分别是晨夜之半,也就是辰戌丑未月。
中国古人以天干地支来作为日历,节气按照干支历法进行推算,天文学上把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二十四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时长为一周期365.2422日,干支轮回一周与回归年差不多相等,因此这种历法本身就带有一定的天文科学内涵。 而现今通用公历,则是一种纯粹依据地球绕太阳公转周期而编排设计的,相对而言缺乏一些人文思想在里面。 从另一个角度讲,人类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古代社会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自然界的运行规律。比如农业生产就完全受制于四季更迭,如果违背这一客观规律,轻则影响粮食产量,重则带来饥荒、战乱。
因而古人为了掌握这些规律,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总结出了用天干地支记录时间的方法。这种方法不仅便于记忆和时间运算,更对后来的数学、物理等学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