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如何划分为五行?

伍吟瑜伍吟瑜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需要明确一点,中医所说的“五志”和“五情”并非特指“情志”中的“情”所具有的五种情绪(喜怒忧思悲恐惊),而是包含了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绪,只是这七种情绪并不是平白的,它们其实分别对应着“五志”中的五种情感活动——喜为乐心所主,怒为肝气所主,忧为脾气所主,思为肺气所主,悲为伤心所主,恐为肾志所主,惊为胆气所主。 (《灵枢·本神》) 所谓“五志”,就是喜、怒、忧、思、悲恐惧惊慌。《黄帝内经》里对这五志做了详细的描述: “喜则气和神畅,表情愉快。怒则气机郁滞,血行不畅,甚则面目浮肿,头胀头痛。”“忧伤脾,思虑伤神,悲伤肺,惊恐伤肾。”(《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 所以由上可见,五志其实是不同情绪刺激下的心理生理反应。 那这个心理生理反应是怎么产生呢?

《灵枢·口问》里说得很清楚:“故喜怒悲哀,致为之失矣。是故梦感而病生。”也就是说,我们在受到不同的外界刺激时,会作出相应的心理应激反应,这种心理应激反应若过激或持续存在,就会对人体造成一定的伤害,使人发病。 五色五味,同样是有形之物,我们进食五色食物时所产生的反应与聆听优美音乐时产生的情感反应机理是一致的,都属于典型的条件反射范畴。

《内经》中提到“美色令人目盲”,说的就是眼睛对五彩缤纷的色彩特别敏感,只要稍加刺激就能触发声带振动产生语音。同样的,我们品尝到酸、甜、苦、辣等味道时,也会刺激口腔产生相应反应。这些反应都会通过特定的神经传导途径传到大脑,引起有关味觉和视野区域的脑细胞兴奋,并产生相应的印象或体验。

既然五味的味觉反映和颜色的视觉反映,都是条件反射过程,就必然有其特定的神经生理基础。现代科学已经证明,味觉和视觉两大感觉系统,都属感受器特异性刺激的结构基础,它们的感受器都是离子通道型受体,受体的激活可产生电流,进而触发第二信使(钙、钠、钾等离子),最后形成特定效应物质(酶、激素、神经递质),从而完成信息传递功能。 而这种传递是具备其偏性的,那就是有“君相”之分。

我们感受到的视觉信号,是由锥状细胞和杆状细胞两种不同形态的视神经神经元所感知,其中锥状细胞可分为C1、C2、C3,共三级,每一级又分为若干亚类,总称为锥状细胞;杆状细胞仅有一类。不同等级的锥状细胞对不同波长的光刺激有着选择性反应,比如第三级的锥状细胞主要对红光和蓝色光敏感,第一二级的锥状细胞主要对红外线和绿色光敏感。(注:我们看到颜色其实是三种颜色的组合,即红绿蓝三色,而不同光强度的变化,我们也能区分百万种色调,这些都是锥状细胞的作用结果)

不同的部位和对光刺激的反应强度,决定了我们的视觉敏感性,也就是每个人对不同波长光刺激的个体差异。而这种个体差异性,恰恰为我们运用五色调节情志提供了理论依据。 中医很早就会发现,不同人体质对不同颜色的适应性是不同的。《黄帝内经》里有这样记载: “凡人眼光色,当黑白分明,以赤色为热,白色寒也。”(《灵枢·邪气脏腑病形》) “久视伤血,血伤则阴虚,阴虚则热,热则物见深黑。”(《灵枢·大惑论》) 根据人的体质的不同,同一种刺激,如观看五彩斑斓的花草树木,其对机体的反应也是千差百异的。有的看到后会心生欢喜,有的则会心烦意乱。这就是由于个体差异性决定了色彩视刺激的“君相”之别,身体适应能力较强的自然是“相”。身体适应能力较弱的则是“君”,它们所反映的机能状态当然会截然不同。

冉嘉璐冉嘉璐优质答主

题主大概问的是,在《黄帝内经》中五色的分类吧,“天有五气,化生五行:木、火、土、金、水;人有五脏,化生五官:肝、心、脾、肺、肾;色有五色,应五脏:青、赤、黄、白、黑”。 这里的五色不是指的颜色(当然颜色是客观存在)而是阴阳属性为阳的青色和阳中之阴的赤色。

《黄帝内经》中的五色还有一层含义是指人的情绪状态,“怒则气上逆,喜则气上扬,悲则气消沉,恐则气下陷,惊则气奔散——此五脏之气各有所属,以对应天地之五气……”所以古人认为,五色还可以作为判断人体内脏功能活动的一个指标之一。 所以我猜这个题可能说的是中医理论里面五色的问题。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