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命理是什么?

庞竹芸庞竹芸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五行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000多年新石器时代,当时人们已经开始区分不同的器具和生活用品所用的不同材质(金、木、水、火、土),并用五行的原理对物质进行归类。《尚书·洪范》记载“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这是中国人最原始的五行观念。 后来,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出现了很多五行学说,如阴阳五行说、五行相生相克说、五行配象说等。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推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的政策,自然也包括统一五行学说,将秦国的“五行说”——水、火、木、金、土配五方、五色、五月,推广至全国,由此开启了汉代“五行方术”的时代。 汉儒董仲舒在继承先秦以来传统五行学说的基础上,提出了“五行相胜”的理论——即水木克土,火土克金水,金克木的循环相克理论。他的学生陆贾著《春官》,全面阐述了五行相生的思想——“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这种相生相克的理论被后世用来推断人事的变化及未来趋势。

两晋南北朝时期,道教学者魏伯阳集前人之大成著《周易参同契》,把阴阳五行用于解释卦爻的变化和道理,奠定了五行学说在道教中的地位。

隋唐时期的道士们进一步发展了五行学说,创造了“五气”的概念并把“五气”与人体联系起来,认为人身有“五体”(筋、骨、肌、皮下脂肪、肌肉)、“五脏”(心、肝、脾、肺、肾)、“五官”(目、口、鼻、耳、舌),并对应着“五运”(风、寒、暑、湿、燥)。他们以“五运”推演生理病理变化,又以“五脏”对应“五志”(喜、怒、忧、思、恐)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养生学说。

到了宋代,著名的理学大师朱熹集儒家之大成,他吸取了道家“五行说”中有益的部分,认为五行是构成宇宙的四元素——土居中央,其性质为静;木在其左,其性为动;金在其右,其性为敛;火在其上,其性好上;水在其下,其性好流。天地间本有此五物,因而称为“五行”。 现代物理学发现,地球周围的时空场是有结构的,它可以通过四种基本相互作用力作用于生物体,从而影响人类的身心活动。

20世纪70年代,美国物理学家阿西莫夫提出了“遗传密码是分子层次的‘五行’模式”的假说,试图用五行来解释生命现象。这一观点得到了国内许多生命科学工作者的响应和支持(如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教授)。近年来,一些中医学者在批判中医“抽象思维”的时候却引入了“五行”的元素,这也许是一种新的尝试吧。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