濠在五行属什么?

董兆文董兆文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1.《说文》中说“濠”这个字是“从水从各声”,因此“濠”字的本义就是水名了; 在现在的安徽、江苏两省交界处有一条河叫淮河,它从河南省入境后分为两路,一路由西北往东南流,这就是今安徽、江苏境内的淮河。 这路上有个地方叫濠州(今天安徽省凤阳县东北),当地有座山叫钟离山(也叫荆山),山上有个洞穴,据说从前有个仙人住在里面,后来他就不见了。这山和这座洞就被称为钟山与鸿洞。 传说这洞里常飘出异香,又常有凤凰来集于山南的树上,南朝宋文帝元嘉三年(公元426年),宋文帝下令把这里建成寺庙,名为大鸿洞寺。北周在此设置钟离县。唐朝时此地为濠州治所,因之得名,而原本的大鸿洞寺也就改名为大鸿洞庵。五代时期南唐改濠州为崇州。北宋时复旧。金初,濠州属淮宁府管辖。

到明太祖朱元璋起兵反元的时候,濠州属于归德府管辖。元末农民战争爆发后,郭子兴等人在此地起义军。不久,郭子兴病死,他的养子朱元璋被推为主帅,称吴国公。至正十六年(公元1356 年)三月,朱元璋将城池修葺完备之后,正式把濠州改为凤阳府。

2.现在我们再来看看“濠梁之上”的“濠”。 《说文》中所说的“从水各声”是指“或作濠”,也就是说,“沟渠曰濠”这一说法的来源其实是“濠”的异体字。那么“沟渠曰濠”究竟指的是什么意思呢? “沟洫”这个词最初见于西周末期的文献记载,《国语·周语上》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晋国大夫申叔时因故没能参加鲁僖公二十六年(公元前639年)在召陵举行的会盟,回国后即给襄公写了一信进行解释说明,其中说: “昔先王既章德封邦,乃崇四墉,以辟夷狄。诸侯宗周,遂奉邑君,是以四方民服,邻国唯恐。今君弃之,不亦宜乎!夫事不可必成,欲不可必致也,舍人而劳民,犹欲弃君矣。君必不然。” 这里的“四墉”一般理解为四面城墙的意思,其实也可以理解成沟渠纵横交错的样子——之所以这样讲是因为“墉”通“壅”。所谓“崇四墉”就是要使农田得到保护,防止雨水冲刷造成水土流失,而且还要起到排水的作用。于是“沟洫者,所以沟陂泽而除水害也”之说就形成了。 而“沟洫曰漕”则是沿袭了《管子·度地》中的说法,其中的“漕”也是指沟渠。至于“沟渠曰浍”的说法则源于《吕氏春秋·审分篇》,原文大意如下: “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无可敌也,深无有居也……百宅居市,万民宫室而一舍,此所以节事,使时不乏焉。” 从这段文字看来,“浍”应解做“穿凿川谷”“使之通”之意。 最后说说“沟渠曰濠”的问题。 《尔雅·释水》中记载: “沟谓之洫,洫谓之道,道谓之涂,涂谓之浍,浍谓之沟,沟谓之长渊,长渊谓之深潭,深谭谓之浍,浍谓之渠,渠谓之水。” 由此可知,古代的“沟”相当于现在的“渠”,即由一条小河或小溪汇聚而成的江河。根据这个标准来看“濠”的话,显然是不对的。因为它的规模太小,顶多只能算条沟而已。 综上可以得知,“濠”在古代并不具备河流的性质,因此其五行属性应该是水和土的结合。

岩可欣岩可欣优质答主

“ 山形水势,取局为形;形势顺逆,定局为气”----《地理五诀》 这只是说风水理气要符合自然规律,并不等同于以人为的意志改变自然界客观存在的某些要素(如水、土),使它达到某种形态和性质的目的——这也是我们所说的“人工干预”(比如修渠引水)或“主动选择”——这是违背大自然的运行规律的,不能成功。至于为什么,因为古人已经用大量的经验告诉我们了,现代科学的进步也验证了这一点【如人类试图改造地球气候,导致全球变暖】等等。所以“顺应自然”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如果强行违反大自然本身的运作规律,后果不堪设想!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